克市天气预报_克市天气预报15天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克市天气预报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新疆库尔勒新疆库尔勒天气预报15天
2.新疆4月天气情况
3.天气预报中的相对湿度是什么意思?相对湿度越高代表着什么?温度计中C代表摄氏度,那么F又代表什么呢?
4.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5.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新疆库尔勒新疆库尔勒天气预报15天
1、库尔勒几个区2、库尔勒市属于哪个省份3、库尔勒属于哪个省哪个市4、库尔勒旅游景点介绍5、库尔勒属于新疆哪个地区库尔勒几个区
库尔勒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库尔勒的首府新疆库尔勒,与尉犁县、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县、轮台县、若羌县、且末县博湖县通归巴州管辖。库尔勒是个县级市。
库尔勒市辖9乡、2镇、境内有库尔楚园艺场、包头湖农场、普惠农场、阿瓦提农场、沙依东园艺场新疆库尔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师部以及二十九团、三十团、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南疆铁路库尔勒办事处等中央、自治区单位。
2005年库尔勒市行政区划一览表 序号 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 序号乡镇街道办事处名称1 萨依巴格街道办事处 9英下乡 2 天山街道办事处 10恰尔巴格乡 3 团结街道办事处 10兰干乡 4 新城街道办事处 11托布力其乡 5 建设街道办事处 12和什力克乡 6 塔什店镇 13阿瓦提乡 7 上户镇 14哈拉玉宫乡 8 铁克其乡 15普惠乡
库尔勒市属于哪个省份库尔勒属于南疆新疆库尔勒,库尔勒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新疆库尔勒,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属于南疆。
扩展资料:
南疆干旱,每年春夏之交遮天蔽日的沙尘,还有令棉苗枯萎、令杏花凋零的倒春寒,以及干热风、冰雹、洪水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南疆农业成为典型的弱质产业,进而使天山以南广大区域成为脱贫致富难度最大的地区,仍有为数不少的农村人口尚未解决温饱。
南疆同时也是富有的。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底下埋藏着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宝贵的矿产资源,沙漠周围的天山、喀喇昆仑山、阿尔金山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
塔里木盆地周边大大小小的绿洲,经过千百年的开垦、耕耘,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灌溉体系,加上充足的光热资源,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以及特色林果基地。
参考资料:
库尔勒属于南疆
更多资料
库尔勒市(Korla)属于南疆地区,城市位于新疆自治区中心地带,全市总面积7116.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80万,常住人口48.7万人,流动人口约30万人(统计不包括生产建设兵团)。有23个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30%。市人民政府驻孔雀河以南新市区,是新疆自治区政府实施“北乌南库”发展的对象城市,是进出南疆的要塞,新疆的南北疆分水岭。是除了乌鲁木齐之外新疆第二大的城市。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
库尔勒市是西北五省区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1月23日评出)。
2015年2月,经中央文明委复查合格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区)”称号的共有50个单位,在西北五省区,库尔勒市是唯一荣获“三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
2016年12月7日,库尔勒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库尔勒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库尔勒旅游景点介绍库尔勒市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有巴音布鲁克草原、罗布泊、天鹅湖、罗布人村寨等。
巴音布鲁克草原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丰泉——“丰富的泉水”,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不但“九曲十八弯”的开都河,更有优雅迷人的天鹅湖。
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被喻为“消逝的仙湖”,这里曾经人声鼎沸、万家灯火、楼兰城立;《山海经》称之其为“幼泽”,意为多水汇集之湖。然而,因为人为的破坏和自然原因,现在它寸草不生,荒无人烟,成为一块冒险之地,留下了很多探险者的灵魂,走到余纯顺墓前,祭壮士英魂,感受来自心灵深处的触动。
天鹅湖
库尔勒天鹅河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鹅河景区分为孔雀河旅游景区风景带段、天鹅河景区段及鸿雁河景区段,是连接孔雀河、杜鹃河的重要水上纽带,景区南起库尔勒梨香湖,北到库尔勒市狮子桥,全长十公里。天鹅河景区占地面积约2400亩,水域面积765亩,是梨城休闲、旅游、观光的重要景区。
罗布人村寨
罗布人村寨风景名胜区,位于尉犁县墩阔坦乡境内,距县城40公里,南邻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从景区流过;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以及古老神秘的罗布人都在该景区,是典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兼具的特色景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库尔勒属于新疆哪个地区库尔勒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位于新疆中部,乌鲁木齐市的西南方,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距死亡之海,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70公里。
库尔勒特点
库尔勒市北面有霍拉山,东面有库鲁克山的阻挡,北方的冷空气和焉耆盆地的湿润空气侵入库尔勒市境的势力明显减弱,铁门关成为南北疆气候的自然分界线,库尔勒市为欧亚大陆暖湿带干旱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古代是西域最早的屯田区域之一。
库尔勒市矿产资源富集,开发价值可观,库尔勒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煤,红柱石,云母,蛭石,石墨,铁,锰等矿藏50多种,其中红柱石储量为全国之首,相对富集,品位高,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紧俏,开发价值可观,有望成为库尔勒新的支柱性产业。
新疆4月天气情况
1854年11月14日,风暴突然袭击黑海,风速达每秒30米,海上掀起巨浪,英法联军舰队正在海上协助土耳其同俄国作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法国军队的作战部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研究风暴的来龙去脉。他分别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要求他们提供这次风暴发生前后几天里的气象情报,收到了250封回信。根据这些报告分析,原来这次风暴来自大西洋,自西向东吹向黑海,出事前两天,西班牙和法国首先受到影响,如果那里设有气象台、站,而那时已有了电报,如果把风暴的消息早日电告英法舰队,就可以减少损失。1855年,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如果建立了气象站网,用电报集中到一个气象总台,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可能推断出风暴的行踪。当时,社会上需要有关气象消息,法国于1856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这比用谚语作预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1856年,巴黎的气象局每天都印制出当天的天气图。1863年开始,在报刊上开始刊登天气预报。很快,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展了气象工作,从1914年开始,又将各国资料汇集在一起,绘制出全欧洲的统一的天气图。
到了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被发明和应用后,从此除了同时汇集的各地气象站、台的地面资料,又增加了高空气象资料。有了高空天气图,就出现了气压场为中心的长波理论和气压系统的发展理论,它可以作出未来3~5天天气状况的预报。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
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天气预报中的相对湿度是什么意思?相对湿度越高代表着什么?温度计中C代表摄氏度,那么F又代表什么呢?
4月新疆天气情况:乌鲁木齐四月均匀温度是5℃~16℃。
白日均匀16℃,主张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均匀5℃,主张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乌鲁木齐四月日均气温最高的城市是阿拉尔(34℃)、阿克苏(38℃)、阿勒泰(16℃)。
乌鲁木齐四月日均气温最低的城市是阿拉尔(22℃)、阿克苏(22℃)、阿勒泰(5℃)。
因为4月份新疆的风沙比较大,所以游客们要随身携带眼镜和口罩,以便保护眼睛和口腔。新疆早晚温差较大,甚至可达20摄氏度。白天游客们出游,可以带一件薄外套,4月份新疆白天的室外温度可达25度左右。但如果要在室外过夜,游客们就要事先准备好眼帽子、围巾,尽最大可能的穿户外装,另外还要准备厚外套,因为4月份新疆夜晚的室外温度只有5度左右,多做准备,防止冻坏身体。
扩展资料
4月份新疆旅游景色:
4月份,新疆最大的特色就是伊犁的杏花。伊宁县因为大白杏而享有“杏乡”的美誉。伊宁县有四千多亩的杏树,每年到了4月份,杏花便开遍了整个伊犁河谷地区,游客们可以观赏去处。几十公里的山坡上,杏花们争妍斗艳,竞相开放,雪白的粉色的花朵挂满了枝头,白、粉相间,素净淡雅。这种无需渲染便已完美至极的色彩从山底一直蔓延到天边,不是单调的清一色,粉色挤着白色,白色压着粉色,好不热闹。在很远之外,都可以闻到整个山谷间弥漫着的淡淡的清香味。上天是有多宠幸这片净土和这个地方的人民,才会舍得把这么天然脱俗的美丽赋予她。
开花结果,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杏花也是如此。在观赏完杏花之后,6月份,伊犁的杏子便上市了,品种繁多,价格不等,但价格均不贵。杏子可风干,可入药,用途众多。游客们也可将其纳入特产的范围,将新疆的特色带回自己的家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新疆
天气预报为何不准
相对湿度是指:在同一温度下,液态水平面上实际水气压与饱和水气压的比值。
楼上的不懂不要乱说!!!
针对实际的温度相对湿度越高,证明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就越大,令人胸闷气短,甚至引起风湿骨痛。天气预报也因此测定降水概率。
温度计中“C”代表温度摄氏单位,而“F”则代表温度华氏单位。
什么是数值天气预报?
气预报不准的七个理由
古时候,天气预报是一种神话,而在现代社会,天气预报是有局限的科学,是人类一种高级的智力游戏。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天气预报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准,专家和主持人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宋英杰和杨丹以清新而知性的笔触展现了他们的天气预报情结,展现了他们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确切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不准;公平地说,天气预报“有的时候”很准。
天气预报不准,需要找理由吗 不需要;天气预报不准,能够找到理由吗?能。说明理由,并不是为了搪塞错误。
我也曾经被自己所发布的天气预报欺骗得淋漓尽致,暗自神伤,无处申诉。
在我们所征集的观众意见反馈中,观众对天气预报的不满意,绝大部分集中在“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确”上。可以理解,无论语言多优美,画面多精致,话题多有吸引力,主持人多有亲和力,错误的预报总是让人有一种吃了苍蝇的感觉。
我经常在马路上商场里听别人兴致勃勃地争论天气,看到不少老年人把记录天气预报当作一个业余爱好,在那一刻我的感动和惭愧在心里水乳交融着。
在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很多人说假话,天气预报倒是特别想说真话,可就是说不准。的确,因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能够第二天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天气,于是拿天气预报开玩笑,大家特别容易找到共同语言。
有人已经把刘禹锡的“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具书卷气的嘲笑了。
责怪天气预报的不准确,是个世界性的现象。我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面对公众嘲讽气象人员如何保持心理平衡的小册子。
应该说,天气预报还是越来越准确的,我们国家的天气预报准确性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现在对于常规天气要素的24小时定性预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的预报准确率又提高了4.3%,未来一周的预报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现代天气预报已经不再是仰望天空、应用谚语,或者靠24节气来推算、靠观察蚯蚓、青蛙的活动来判断的古老行当了 世界气象电视节的吉祥物就是青蛙,以纪念青蛙为天气预报曾经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
气象卫星出现以后,台风就再也没有逃脱人类的眼睛;天气雷达问世以后,几百公里范围内的突发性强降雨也已经不再是预报上的顽症了。对于那些长途跋涉的冷空气的行踪,人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天气预报不是能掐会算的神仙,它应该走下神坛。是人类憧憬未来的好奇心,人类不甘于“天有不测风云”的精神气质造就了天气预报,预报准确了,不必大惊小怪;预报错误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关键是我们如何理性地看待天气预报,如何理性地分析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那还是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寻找7个理由吧。
理由一:她还很年轻
虽然古人观察现象、寻找规律,早已经有了很多预测天气的经验,但是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天气预报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她是通过简单的定时观测得出气压场、高低压、冷暖锋,并进行简单的线性推算这样一个简陋的手工作坊里发展起来的,而以数值预报为代表的对天气变化的简化物理过程的求解和运算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很多天气现象的发生、演变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人们还并没有完全掌握。气象科学还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一个极其年轻的学科。年轻人总是要犯错误的。
理由二: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也是最早发现的混沌现象之一。在我们的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且不论城市热岛、工业排放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就是这个星球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就对天气的变化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植被、水体等等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在模拟运算中无法进行详尽的描述。
当然,我们并不会因为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就迁就天气预报的不准确,就如同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考不了满分就慨叹考题太难。经常用“混沌”来进行自我安慰的人,还不具备预报天气的职业心理素养。
理由三: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要预测天气,首先要观察天气,从理论上讲,要明察秋毫,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放过。而人类本身并不具有千里眼、顺风耳,我们的眼睛有盲区。
自从有了气象卫星,我们眼睛的盲区减少了,视野更加开阔了。台风无论多狡猾,都不会骗过卫星敏锐的目光,台风的螺旋云型、台风眼都一目了然,我们也才会胸有成竹地发布那些台风警报。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气象卫星也一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天气变化,但是它离地面的距离是36,000公里,比较遥远,分辨能力比较有限;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度是800多公里,离地球近一些,但是它不可能目不转睛地观察特定区域,它的云图是拼接而成的,在观察一个特定区域时,相当于卫星有“眨眼睛”的毛病,而有一些天气就在“眨眼间”发生了。另外,如果有云层覆盖,我们就难以观察并测算植被、水体、沙尘的面积和强度等等,云层会掩盖很多秘密。
我们没有一双可以洞察一切的慧眼,在分析和预测的时候会产生误差,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理由四:东边日出西边雨
人们常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天气的局部差异。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或者强对流天气 如暴、冰雹等 比较流行的季节,在一个范围很小的区域中,天气也常常会迥然不同。
一座大山,迎风坡和背风坡,气温、降水量的差别非常大,因而植被的面貌也大相径庭。仅仅一山之隔,却展现着两种气候类型,古人说:始悟一岭隔,气候殊寒暄。
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既有中高纬度大陆性天气系统的影响,也有低纬度海洋性天气系统的影响,各种天气灾害琳琅满目,是天气灾害种类最繁多、表现最剧烈的国家之一。我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概述全国天气,只能“从大局出发”,描述大范围的特点,肯定会删减很多局地特殊性的天气现象,会遗漏很多天气情节,它无法表述那么纷繁复杂的天气变化。
理由五:疑难病误诊
疾病的种类很多,而诊治各种疾病的难度各不相同。再妙手回春的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为天气把脉也常常碰到疑难杂症。
我清晰地记得一个例子:一个台风刚刚生成,就气势汹汹地向东南沿海奔袭而来,我们发布了警报。可是台风却很诡异地停止前进,在原地就地休整。但是正当人们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它又杀了一个回马枪,重新瞄准东南沿海,于是我们再次警觉地发布台风警报,然而当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台风却大摇大摆地朝向太平洋扬长而去。最终这个台风让人们虚惊一场。事后有几位同事总结说:这个台风好像是专门来戏弄我们的。
即使某种常规的天气过程,预报了不发生(行话叫:报空了),没预报发生(行话叫:报漏了)的情况也时常出现。长期以来,为了减少负面的社会影响,一些业内人士有一种“宁空勿漏”的心态。且不去议论业内的预报心态,我个人觉得,正是因为很多难度极大的预报,报错了 尤其是漏报 ,人们(包括领导)对于错误缺乏公允的评价,很多从事预报的同行经常有一种如履薄冰、如惊弓之鸟的感觉。我的一位领导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一万年之后,人们还会谈论天气预报准确性的问题。天气预报永远有不准确的时候。但愿他的这句话给一万年之后的观众也打个预防针。——天气预报的难题将长期存在。摸准老天爷的脾气的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理由六:你的感觉欺骗自己
2004年春天,有位实习生对我说:到了夏天,你们怎么办啊?这一句话让我摸不着头脑。他解释说:大家都说,高温季节明明是40多度,你们却总报36度、37度的样子,怕引起恐慌,所以不敢报也不愿报高温。
听了这样的分析,我真是觉得冤枉啊!
2003年的夏天,南方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高温天气,缺水、缺电现象非常突出,大上海的夜间照明也采取了限制措施。在福建、江西、浙江,很多地区的气温像进行体育竞赛一样,气温新高屡屡被刷新,各大“火炉”交相辉映。于是有很多观众反映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气温结果,隐瞒不报,甚至将其上升到了“剥夺百姓知情权”的政治高度。
但实际上,对于2003年夏季的高温天气,气象部门恰恰做出了非常精彩、确凿的预报,仅中央气象台就破天荒地发布了31次高温预报和警报,而且对于气温的预报误差一般在一度左右甚至更低。可是,科学层面的精彩和公众层面的印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反差呢?
我们追根溯源,气温与人们的身体感觉(体感温度)的差异是引起抱怨和质疑的首要原因。
我们所说的气温是指百叶箱里的温度,它是在草坪上,距离地面1.5米,通风,而且不受阳光的直射。但是我们的体感温度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的气温,阳光下和树荫下,感觉差别很大;有风和无风,差别很大;湿润和干燥,差别很大,感觉上的差别一般会在5度以上。而且在火辣辣的阳光烘烤下,地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当气温是35度的时候,表层土地的温度可能是50度,水泥或柏油马路的温度可能是70~80度,所以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感觉温度远远不止35度,于是对天气预报的怀疑产生了。
实际上在天气预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在盛夏季节主观故意压低气温预报结果的情况。如果真有那样的事,完全是伤害职业道德的卑劣行为,也是我们自己难以容忍的!
理由七:缺少对不准确的总结
我拜读过大量关于预报多么精彩、分析多么成功的文章和总结,但是极少看到对于预报失败个例的分析、点评,似乎一些人不愿意触及伤疤,没有诚恳地探讨失败的职业氛围。一旦预报出现重要错误,气氛会变得很凝重,不敢提及,生怕伤害了谁的感情。
北京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在结尾处,有一屏是“某月某日天气预报满意率”,由观众为每天的天气预报结果打分。我每次都会认真地阅读这条信息,这是了解观众对于预报质量所持态度的重要渠道。满意率经常很高,百分之九十几甚至百分之百。但是也有满意率非常低的时候,比如预报了2004年6月14日和15日北京有“小雨”,但是老天爷就是不愿意配合,14日刮了一阵六级大风和一场扬沙天气,15日尽管天色阴沉、云层浓密,但偏偏不下雨,当天我路过一座游泳馆,那里的工作人员认出我来并开玩笑地说:“这两天天气预报这么不准,你还敢在大街上走 ”结果6月14日的天气预报满意率只有43%。当然,内行人都知道那几天预报的难度的确是非常大的。6月16日似乎老天爷终于被执著的预报感动了,下了一天的雨,但预报的最高气温是24度,而实际上下午的气温仅仅是17度,穿着单薄的人们被冻得哆哆嗦嗦,怨言丛生,但是6月15日对于16日预报的满意率是81.8%,看来虽然温度预报离谱,但是终究预报了降雨,大家还是很宽厚的。
一个职业人,总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机会,也总会有“走麦城”的机会,不可能永远“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天气预报正因为相对准确、存在局限,大大小小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如果我们面对错误的心态能更好一些,我们的疏漏会少一些,大家的理解会多一些。我们的职业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反思错误的勇气。
7个理由说完了,可能很多人不见得同意我的分析,不过,如果有一天,当天气预报精确得不再需要理由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快乐的理由。
摘自: /health/2004-11/12/content_2207888.htm
挪威气象学家维·比扬克尼斯首次尝试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由于工作十分艰巨,没能实现。后来,英国数学家里查逊组织人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出24小时的预报。由于计算过于简单,效果也不好。里查逊说,如果要同天气“比赛”,每天大约要几万人日夜不停地计算才行。从此,就再没有人去用数学来求解计算了。电子计算机出现了,计算速度真神。几万人一天的工作量,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只要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啦。从此,气象学家越来越完善了预报方程。在方程中,既考虑到大陆,也考虑到海洋;不仅考虑到平原、高山,还考虑到高空。20世纪50年代起,气象学家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预报方法——数值天气预报。它完全由电子计算机计算作出预报。它既可以测算未来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短期天气,也可以预报5天、10天、15天的中期天气。气象学家甚至利用新发现的大气中的一种特长的慢波,通过精密计算预报未来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天气。
华沙大学的波兰科学家在进行国际气象规划的研究工作中,为近500年天气异常性规律的预测,研制了一种数学模拟器。根据气象学家近200年积累的大量气象学资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运算,并揭示了有规律的温度变更和降水变更量,其中温度周期数为11年、22年、90年和220年;降水量变更周期为11年、22年、75年和230年。这些周期数与太阳运动情况密切相关。他们作出了未来500年的气候预报(只适应于东欧各国);最冷的冬天在2001年、2504年、2247年和2492年;特别温暖的冬天是2151年和2360年。最酷热的夏天在2027年、2138年、2218年、2398年和2478年;凉夏在1997年、2078年、2168年、2257年、2347年和2435年。近100年内降雨量最多的年份是在1998年。
今天关于“克市天气预报”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克市天气预报”,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